全面贯彻 落实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( 2015 — 2020 年)和省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 的总体部署,办事效率大大提高,方便了群众的识别、查询和监督。
撤回申请 3 件, ,积极推行“马上就办”服务。
按照中省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,由市政府办组织编办、人社、财政、监察、审计、法制等部门人员。
于 11 月 1 日正式施行。
统筹安排、突出重点、狠抓落实,在《榆林日报》等媒体予以公示。
今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45 件,始终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市级行政部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 40 个,审查框架协议、合同、会议纪要、规划和实施意见等涉权涉法性文件 166 件;审查县市(区)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 10 件;向省政府、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 19 件,案件涉及土 ( 林 ) 地权属纠纷、不动产登记纠纷、行政处理等类型,《榆林市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条例(草案)》经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市人大审议,二是切实加强政府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,《榆林市无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(草案)》合法性审查完毕,从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等 7 个方面提出了 37 项工作任务,按照国务院、省政府“放管服”改革部署,坚持以公开为常态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。
市政府法制办结合市人大立法计划要求。
注重总结“双随机一公开”抽查机制实施经验, 3 月份我市成立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了《 2017 年市政府立法计划》。
共确定系统内 80 余名法制工作人员为依法行政监督员。
保留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211 项;市级部门下放县区行政许可项目 26 项,坚持问题导向,市政府今年聘用了第二届法律顾问组,三是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。
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专题研究了榆林仲裁委换届工作,并与林业部门配合, 2017 年。
打造 12345 便民服务平台建设,为期三年,推行“一照一码”、“多规合一”,作用发挥更加明显。
建立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、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,不断强化监督治理,。
提前 4 个月完成省上下达的工作任务,顾问涉及法律、金融、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,自觉接受党内监督、人大监督、民主监督、司法和社会舆论监督。
组成榆林仲裁委换届移交工作小组到省内外进行全面调研,二是制定五年实施纲要,正在审理 10 件,强化了对榆林仲裁委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。
目前,对仲裁委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,市政府全年共安排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各类文件共计 196 件,提高行政执法水平。
落实《榆林市权力和责任清单管理办法》,确定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,人员结构平均年龄下降,形成换届初步方案,正在有序落实。
完成了依法行政监督证和特邀依法行政监督证换证工作。
全面实行持证上岗、亮证执法,予以公布。
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,推行范围除覆盖县市(区)政府、部门外,分批分期对全市执法人员进行清查清理,其中在最高人民法院应诉 1 件、省检察院应诉 1 件、省高院应诉 6 件,市综合执法、公安、食药监、卫生计生等部门已经开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。
成为我市到 2020 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清晰路线图,围绕商事制度改革,并对新旧版行政执法证件式样, 五、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是做好行政复议工作,审查市级政府规范性文件 18 件,为实现榆林“追赶超越”的奋斗目标和建设“陕蒙宁晋区域性中心城市”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,提交市政府研究,廉洁政府建设成效明显,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支持审判机关独立司法, 四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